“8000元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近日收到一笔捐赠
捐赠者是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来自地理科学(初阳)1901班的余昱瑶
12月30日,校友工作与发展联络办公室主任周红霞代表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对余昱瑶同学捐赠国家奖学金表示感谢,并为其颁发捐赠证书。周红霞表示,她对余昱瑶同学感恩回馈的精神感到敬佩,基金会将把捐款用于浙江师范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学习榜样精神
感恩回馈浙师
想着给别人撑一把伞
这份温暖的力量
驱散了严寒,传递了善意
让我们一起走进余昱瑶的故事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歌德说过:“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大一暑假,余昱瑶有幸回到母校浙师大附中,聆听“时代楷模”陈立群校友分享自己前往贵州苗乡支教的经历,“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需要立足课堂,心系天下,遵道而行”。陈校长崇尚精神成长的教育理念,“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余昱瑶的心中,并悄然萌芽。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采访到就读于陈立群支教任校长的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的同学。“他们告诉我,当地有很多同学没有能力支付学费,选择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陈校长了解情况后,努力筹集资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陈校长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他们也立志将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社会。”
余昱瑶被陈立群校友境界格局所感染,尽己所能帮助他人的想法愈发强烈。她感恩师大为自己提供的成长平台,师大附中三年,师大三年,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下,余昱瑶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素养的积淀,培养教育梦想、滋养教育情怀、磨砺教育品格。“予人为乐,与己而乐。”她用真诚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参与大大小小志愿活动二十余项,累计志愿者时长超100小时。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哪怕照亮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余昱瑶也深受打动,助人不仅是金钱,更还有精神。国家奖学金到账后,余昱瑶找到导师张建珍教授,表达了捐赠奖学金的想法,希望能够支持学校的发展与建设。
国奖学霸如何炼成
大二学年发展评价专业第一、平均学分绩点3.97……余昱瑶认为,学习中需要有“思”有“想”,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地理是我高中最喜欢的科目,学习地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这个世界,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师大学习三年,也坚定了她继续考研深造的目标,从浙师出发,逐梦北大,是她的小小梦想。
余昱瑶认为,地理是生活“惬意”的存在。每当发现新奇的地理现象,在感慨大自然的神奇之外,眼前的琐碎也会烟消云散。“地理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地理三行情书总是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浪漫。”她分享了她最喜欢的一句:我是青藏高原,你是珠穆朗玛,纵使你高不可攀,我也会永远把你捧在心上。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也是余昱瑶眼中的“母语”。在与地图“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总结了自己学习地理的技巧:“可视化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我学习地理的效率,也能让我更加熟练掌握地理知识。”针对大三阶段《中国地理》课程知识点繁多、零散的痛点,她在平日里经常翻看地图册,仔细对照、熟记地理事物的位置与分布特点,认真完成每一次填图作业。余昱瑶在点、线、面构成的经纬世界中,不断探寻未来的方向。
胸中有千山万壑
总阅读1415次,总分享84次,点赞在看30次,金奖的消息在余昱瑶的朋友圈里纷纷刷屏。在近日结束的首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研学专项中,余昱瑶负责的团队项目《体知自然思协调,研学乡村话振兴——“地理+”研学的黄湖样本》获得省级金奖。
从理论创建当地研学活动库,到实地考察后的推翻重来,在一线教师、师兄师姐的暖心帮助下,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跨越酷暑,足至凛冬,从材料提交到答辩结束时的长叹,都是在布满荆棘成长路途上的珍贵印记,余昱瑶感恩追梦路上的相携相助,并将每一份善意珍藏在心底,在被需要时,毫无保留地全部捧出。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在大爱与真爱面前,也许一个人的力量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付出的爱不会因为渺小而被忽视。“正是追梦路上大家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因为感受到过温暖,所以也想着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余昱瑶怀着追寻梦想的决心与毅力,追逐光,变成光,散发光,传递浙师温暖,书写浙师情怀。
文字|徐恺恒
图片|徐恺恒 余昱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