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兰州大学范育新教授于17幢618教室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阿拉善高原沙漠区第四纪沉积物源区演变”的精彩讲座,我院院长林红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范育新,兰州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终身会员、干旱区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测年技术分会委员、全国释光与电子自选共振测年学术讨论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近年来,围绕我国西部沙漠区沉积环境演变的历史与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阿拉善高原及周边地区物源区演变、荒漠化历史与机制、晚第四纪大湖面的年代等系列研究。
范育新教授从研究背景、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实例研究和初步认识等方面对主题报告做出介绍。
基于当前风场观测、沙漠及黄土的空间分布均支持阿拉善高原沙漠是沙尘暴和黄土高原风尘堆积的主要源区的背景,范育新教授根据地层和测年结果显示阿拉善高原沙漠比黄土高原风尘沉积年轻,得到启示:阿拉善高原沙漠区不大可能成为黄土高原及东部地区粉尘直接源区。
针对黄土高原广布的红粘土堆积可能是对~7Ma前后开始中亚造山带加速隆升、或对~26-22Ma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响应的学界论断,范育新教授得出“降水驱动下青藏高原风化剥蚀的产物经黄河搬运主导了黄土高原粉尘的形成过程”的新观点。并根据祁连山北麓沙漠区碎屑物的主要源区存在空间差异,对阿拉善高原沙漠区在青藏高原隆升与黄土高原干旱环境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发出疑问,引出当前对青藏高原第四纪是否发生实质性隆升尚存争议的研究背景。
在环环相扣的发问与剖析中,范育新教授对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明确。
基于上述研究问题,范育新教授通过比较阿拉善高原沙漠区与潜在源区(NTP和GAMs)的特征;比较阿拉善高原沙漠区与黄土高原同时代沉积物的原始源区特征;从沉积环境角度分析阿拉善高原第四纪释放大量粉尘的可能性等主要思路展开研究。并在报告中对腾格里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阿拉善高原沙漠沉积物源区演变的实例研究做出介绍,并得到相关的初步认识。
本次学术分享中,聚焦于阿拉善高原沙漠区沉积物源的演变,我院师生同范育新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无形中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考路径,提升了科学素养!
文字|李欣瑶
图片|李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