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科发展和教学建设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yl23455永利官网、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浙江省地理学会承办,金华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协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树锋,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依均教授出席会议。
钟依均向参会人员简要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以及地理学科的基本情况。浙江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地理学科是浙江省唯一的地理学省一流学科,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地理教育博士点二级方向。地理科学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特色优势专业和全国首批高素质复合型硕士人才培养单位。钟依均指出,本次会议以地貌、环境、发展为主题,与国家生态环境发展战略以及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高度契合。希望浙师大相关教师积极参与、虚心求教,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科建设能力,恳请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在本次会议中建言献策,为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李睿聚焦地貌学学科领域,整体介绍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类型多样的地貌概况,并系统梳理了浙江省从北宋至今的地貌学科发展历史,回顾老一辈研究者为浙江地貌学研究和教育所做的奠基性工作,并总结了浙江省进行地貌科考研究和研学旅行的优势。近年来,浙江省在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理学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等项目上取得突破,对此,李睿衷心感谢全国地貌学界对浙江省地貌学及其相关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教授指出本次会议设教学建设专题研讨,邀请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并交流讨论,对于加快地貌学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地貌学课程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地貌与第四纪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水平。潘保田表示,科技工作者需要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上狠下功夫,更好地推动地貌与第四纪学科的发展。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董治宝教授指出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这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赋予地理学、特别是自然地理学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地貌学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在推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巨大作用。董治宝号召与会专家学者总结交流近年来地貌与第四纪领域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发挥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在地貌、环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南非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 从全球视角出发,阐释本次会议的世界意义。此次会议召开恰逢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100周年,在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其价值更加突显。他认为,通过了解过去的环境变化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是非常必要的,本次会议“地貌·环境·发展”的主题与之完美契合。
开幕式上同时举行流域地表过程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野外观测站启动仪式。
本次会议以“地貌·环境·发展”为主题,共有五十余名来自各高校、研究院所的学者,围绕流域地表过程演化与模拟、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黄土记录与地貌演化、亚热带环境演变、干旱区地貌演化、地貌灾害与防治、现代地貌学的学科建设等地貌与第四纪相关领域进行报告,汇报内容具有区域典型、方法创新、角度多样的特征,呈现了一场高水平、宽领域、多层次的学术盛宴。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董治宝,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国家杰青方小敏,潘保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杰青汪永进,中国科学院西部生态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康世昌,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伍永秋等学术大家,在空间上对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尼罗河、黄河、毛乌素沙漠等典型区域的研究展开详细报告,在时间上着重探讨了地貌演变过程、机制及影响。与会学者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导,就自身专精领域汇报最新研究成果,立足我国广袤大地,放眼世界,在古今与中外的协同对比中,共同探究地貌与第四纪学科的历史发展轨迹,多层次、多角度探索未来学科建设方向,将地貌与第四纪学科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有机结合,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30日下午,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科发展和教学建设研讨会闭幕式举行,潘保田作总结发言。潘保田指出,本次会议就近年来地貌学界研究的主要发展进行交流,展现了中国地貌学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关注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星体地貌等领域,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在大学教学中地貌学是基础性学科,如何提高地貌学教学水平,如何把最新研究成果、国际前沿动态应用到教材上,是关乎地貌学、地理学和地球系统科学青年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展望未来,潘保田号召与会专家学者强化过程与机理研究、模型模拟研究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力争从国内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同时,需要关注相关学科综合集成、交叉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技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发挥地貌学的重要作用,将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5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计160余名注册本次会议。会议共设7个专题分会场,包括57场高水平学术报告。24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师生线上观看大会直播。
文字 | 金音琪
图片 | 陈小备 夏晨阳 彭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