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论坛 | 第82讲 刘鸿武: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融通和运用
时间: 2023-03-12 作者: yl23455永利官网 浏览次数: 170

202338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融通和运用 ”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在17618教室举行,由姜海宁教授主持。

 


人物介绍

 


刘鸿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与现任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资深教授。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主编出版各类著译作近两百种。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优秀教材奖、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份资政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2009年获中非人民友好协会中非友好贡献奖,当选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

 


刘鸿武教授从地理学的角度给区域国别学下了定义。他认为区域国别学是以聚焦地域性问题为特征,将专业领域学与时空地域学相结合,重视专业性知识思想形态的地域适应性和时空关联性,重视从特定地域与时空结构上开展适宜性研究。其通过建构综合性与适地性的知识体系,形成可以系统阐释、引领对这一特定区域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具有解释力的“集成化的区域国别学学科群落与知识体系”,以为天下治理之大用。

 


刘鸿武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有两个特点。其中一个特点是“顶天立地”。“顶天”指的是新的学科一定要与国家战略进行对接,明确了解国家的战略需求。“立地”指的是要到社会上去实践,如做非洲研究一定要去非洲国家进行田野调查。另一个特点是两头落地,一头落在国内,另一头落在国外。如果我们做的是非洲地理,那么一头落在浙江师范大学,另一头落在非洲的某个地区或某个地方,我们的工作就是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将这两头连接起来,促进两方的共同发展。

 

刘鸿武教授提到,路在脚下,要在行走当中才能把区域国别学做得好,而地理学正是行走在大地上的一门学问。中国传统学术强调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通揽把握、融会贯通,“一带一路”就是将整个世界连通起来。同时刘教授结合三大精神传统——重视“文明发展的时间维度”、重视“文明发展的空间维度”、重视个体人生的经历与体现,说明了地理学科对区域国别学发展的重要性。

 


刘鸿武教授认为,地理学是符合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思想。中国人素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思想传统对于今日建构国别区域研究学科具有滋养之意义。刘教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区域研究”知识传统,并介绍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当代继承和当代发展。最后,呼吁研究者做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实地研究,到特定区域、地域、国别的真实环境做长期调研,融入研究对象而在“主位与客位”穿梭往来、内外观察。

 


报告结束后,姜海宁教授总结道,刘院长从时间尺度和从县域、地级市、省域到全国以及到世界的空间尺度两个尺度变化,从地理学、历史学、文学以及学科交叉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融通和运用,让我们受益匪浅。随后还与刘鸿武教授探讨了非洲研究的数据库相关问题。

 

此次讲座,我院师生深入了解了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融通和运用以及在区域国别学大的框架下,地理学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如何将地理学与国家的战略连接起来,让地理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是未来我们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文字 | 芦思思

图片 | 芦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