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上午,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地-气界面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傅平青教授以“大气气溶胶的有机分子和同位素组成”为题,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本次学术讲座在17幢618举行,由林红军院长主持。
傅平青,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地-气界面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A类)〞回国工作,2017年加入天大地科院。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大气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方向的研究,已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90余篇。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环境地学知名刊物《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副主编。2020年起,连续两年入选科睿唯安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本次学术讲座,傅平青教授从大气气溶胶的研究背景出发,围绕气溶胶同位素的研究进展、面临问题及应对方法等展开报告内容。首先,傅平青指出我国中东部面临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气溶胶的来源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重中之重。
接着,傅平青简单介绍了当前源解析技术方法(源清单、数值模拟、受体模型)的优势和缺点。提出同位素在解析来源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研究面临的问题,从源谱数据库、不同高度细颗粒物中铵盐的同位素源解析、各同位素示踪气溶胶的形成过程和来源、同位素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的发展多方面进行介绍。
随后,傅平青提出分子水平研究气溶胶是理解其行为的关键,对于有机气溶胶复杂来源和分子组成的研究存在挑战。傅平青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有机分子标志物、光谱特征、以及同位素比值等地球化学方法和手段。另外,傅平青指出羟甲基磺酸-HMS是大气中被低估的有机硫,前期的研究方法可能造成定量偏差,使得对目前硫酸盐爆发性增长主导机制错误的解读。
最后,傅平青简单介绍了所在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主要有原始森林大气观测、华北地区污染天气和海陆交互作用影响、陆地-海洋-大气界面过程等。
作为大气环境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大气气溶胶的有机分子和同位素是我院师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次学术讲座详细介绍了气溶胶同位素的研究现状,为我们深入探索该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字|孙小涵
图片|孙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