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贾佳教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研究成果
时间: 2024-04-02 作者: yl23455永利官网 浏览次数: 573
近日,我院22级自然地理博士生刘滨以第一作者在《科学通报(中文版)》期刊发表了题为“中国泥炭地土壤碳库估算:方法、进展与展望”的文章,刘汉向老师、贾佳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刊物,浙江师范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泥炭地的土壤碳储量占到了全球土壤碳库的1/3,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密切。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中我国泥炭地的分布、面积及碳库估算大小,并对我国不同区域泥炭地土壤碳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探讨。我国泥炭地是一个重要碳汇,东北地区和若尔盖盆地的泥炭地碳库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56 Gt C和0.75 Gt C(图1)。东亚夏季风的衰退是东北地区泥炭地发育的主要驱动因素,与夏季太阳辐射共同决定着泥炭地的碳累积速率。青藏高原泥炭地发育的气候环境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而温度被认为是促进该地区过去泥炭地碳累积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亚热带季风区在末次冰盛期中的MIS 3和B/A暖期发育了大量的泥炭地,但目前大都消失埋藏;全新世以来在高分解环境和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下,泥炭地的发育变化特征表现得并不明显(图2)。鉴于此,本文提出泥炭地土壤碳库未来研究应通过更新泥炭地分布及面积、完善泥炭碳累积模型和加强泥炭地碳通量检测等方面,构建我国泥炭地土壤碳库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
图1 东北和若尔盖地区不同学者估算的泥炭地碳库大小
图2 全新世以来中国不同地区泥炭地发育频率与古气候指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