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下午,国际著名环境土壤学家、浙江大学讲席教授马奇英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高质量学术论文:结构优化与写作思路的》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在17幢618室举行,由于海瀛老师主持。
人物介绍
马奇英,国际著名环境土壤学家,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席教授,国家特聘专家,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土壤与作物科学系,曾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教授、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与环境修复领域研究,2001年首次在 Nature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Nature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50余篇。
讲座环节
讲座伊始,马奇英教授在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后,向大家讲述了她本硕博期间的学习经历,以及在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工作经历。随后向同学们介随后向同学们介绍了其团队的科研经历及当前的研究方向。关于如何进行高质量写作,马教授从结构优化与写作思路两大模块展开陈述。
首先,马奇英教授从论文结构角度介绍了如何从标题到结论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她指出,高质量学术论文在题目写作上有三种不同的方法——问问题、提炼结果和描述内容,并通过具体事例建议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最好用提炼结果的方式拟定题目。在摘要写作上,马奇英教授提出了摘要五要素,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五个部分,她还引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生动解释了“摘要虽短但应面面俱到”。针对引言部分,马奇英教授提出写作三步曲:第一,已知的研究背景;第二,未知的研究差距;第三,填补空白所需的研究创新点,她也以一篇具体文章的引言部分为例讲述了三步曲方法的应用。在结果及讨论写作上,马奇英教授认为结果部分应有方法简介、结果提炼及趋势走向三个部分,而讨论则需包含结果概括和未来工作总结两个要素。
接着,马奇英教授结合自己担任主编经历,从科学写作顺序、时态和动词用法、过渡及段落三部分介绍如何写出文章的亮点。她强调,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写作顺序应从方法开始,再是结果和引言部分,最后完成总结和标题。关于时态的使用方面,使用过去时表示已完成的,例如摘要、材料与方法和结果部分等;而现在时表示已经发表或被证实的信息,例如引言、讨论及结果表明等部分。在处理细节上,她强调应尽可能使用动词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且在一个段落中只表达一种观点等。
最后,马奇英教授在总结时说道:“写文章好比讲故事,要有论点、论据、论法,研究要有意义,结果要新颖,逻辑清晰与语言通畅。”同时,她还提到改文章好比修树枝,要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得到一篇好文章。
讲座总结
论文写作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勤学苦练。从大量阅读文献到进行实验再到对论文进行“照猫画虎”,整个过程都需要笔者倾注心血和精力。当论文撰写完成后,修改和润色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论文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着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本次讲座马奇英教授从专业角度出发,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怎样撰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为论文提笔困难,写作经验不足的学生提供了启发与新的思考,也为后续论文的修改提供更多具体而清晰的思路。
文字 | 刘江敏